Menu Close

不是你不夠努力,而是我們想要你成為「可以被信任的人」

 

在我擔任臨床指導老師與考官的五年期間,遇過形形色色的學生。有一次,我遇到一位來自台灣的年輕實習生。

他非常認真,也非常緊張。每次只要一結束考核,他總會在我還沒把評分表寫完的時候,急切地跑來問:「老師,我剛剛做得還 ok 嗎?我有通過嗎?」

我知道他是想表現好,想證明自己。那種語氣我很熟悉,那是我們這一輩台灣人從小被教育要「乖」、要「有禮貌」、要「聽話」、要「考高分」的延伸。但我身為考官,雖很想要幫他,礙於身份是不准私下評論或透露任何成績的,一切要以官方的方式通知進行。

我曾委婉請他尊重考試規範,但他開始焦慮了起來,有一次,在考試結束後,我評分完所有的學生剛走出診間,他竟就在電梯口等我。

這舉動又正巧被他的一位外國教授看見。

教授什麼都沒說,回到辦公室後只對我說了一句話:「這個學生我不會讓他畢業。因為我無法想像我坐在病床上,他是那個要照顧我的人。」

那句話當下聽起來很重。但我懂。因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不只是看你有沒有把書念好、有沒有努力、有沒有照規則行事,而是你給不給人安心?你站在別人面前,會不會讓人覺得你值得依賴?

在台灣,我們很習慣把「老師」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我們努力「取悅」老師、期待老師給我們「肯定」,但在國外的臨床現場,我們更需要的,不是「服從」,而是對等。

我們學校要找的,不是一個滿分考生的讀書匠,而是一個可以與專業人士平起平坐、站得穩、能被信賴的人。一個夠穩定、夠自信、夠成熟的人。

當我聽見教授那句話時,我忍不住為那位學生辯解,他其實只是太在乎、太擔心自己的表現,所以才會問我成績如何、想尋求一點安心。

但我心裡也明白,那樣的說明,在那個當下,已經無法撫平他留給教授的印象。
有些誤會,一旦種下,就不是靠一句話就能挽回的。

而最讓人心疼的是:那位學生不是不努力,也不是不認真。他只是把台灣教育給他的那一套,用在了另一個不適用的文化情境裡。

我們要他學會的,不是考高分而已,而是學會穩穩地站在別人身邊。

 

這段經歷一直留在我心裡。也許今天你正在國外實習、唸書、打拼,也許你努力地想「做對每一件事」,但我要告訴你:

在國際舞台上,除了學業與成績之外,我們更希望你能長出一份內在的穩定與力量。
那種不是背誦來的,也不是靠考高分換來的,而是從一次次跌撞裡淬鍊出來的自信與鎮定。

真正的能力,除了技術、知識,還有你走進一個空間,是否能讓身邊的人感到安心;
是你面對壓力時,能不能穩住自己的情緒與判斷;
是你遇到挑戰時,願不願意誠實承認不足,並勇敢學習。

世界從不是在找最乖、最聽話的學生,
而是在找,最像「同事」、最能讓人信任」的人。
能並肩作戰、足以信賴的同儕。

這才是能陪你走得遠、走得穩的那種力量。

多年後,當我轉換身分,在引導學生邁向海外學術殿堂與業界的面試時,我才更深刻地體悟到這一點。

我教給他們的,不只是一場應對進退的考試,更是一份在學會應答之後,能以飽滿底氣迎向未來所有挑戰的堅實力量。

因為我知道,再完美的答案,也敵不過一個人內在真正的穩定與信念。那才是面試官真正在尋找的「關鍵特質」。

By Evon @ EssayCrafter

Essaycrafter 的創辦人Evon博士大學主修理工,後續取得了生醫相關博士學位,也同時取得公衛的碩士 (MPH)。在期間發表了多篇的學術論文,共同著作一本英文百科全書其一章節,受邀擔任國際會議的演講者及數份科學期刊的 Reviewer,修過經濟學以及財經管理、統計課程。至今累積了超過十年在大學以英文授課與在外國企業工作的經驗。多年來已成功地輔導許多研究生及外商求職者量身打造具有說服力的申請文件並克服英文面試關卡,錄取心目中理想的企業或學校。
<<留學求職申請成功經驗分享>>

 

 

延伸閱讀:

如何在 SOP (讀書計畫) 解釋成績不好
留學錄取的準規則,你知道美國留學招生委員幕後怎麼運作嗎?
申請國外留學時,文件用英式還是美式英文寫比較好?
【留學求職 Q&A】我這樣的條件有機會申請國外碩博士班嗎?
國外留學申請文件沒有規定SOP的字數,那要寫多少比較好?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