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會拿他們的求職信或是留學申請文件來給我看。 文法? 幾乎沒什麼好挑剔的,真的。 現在的學生英文都練得很紮實,我一看就懂他們在說什麼。 但⋯⋯就差那麼一點;還沒打動人。 寫作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只讓對方讀懂,而是讓他被你打動、被你說服,甚至採取行動,進而發admission,或是邀請你進到下一輪的面試。 這就是寫作的另一個層次: 真正的力量 > 影響力。 我之前在中研院演講學術寫作的時候,跟研究員們分享了一個很簡單但很震撼的小實驗。
上個周末我的信箱收到一封來自其他的 academic writing advisor 寄給我的信。 平時若有學生的寫作需要加強,通常是由他們的教授直接與我聯絡,而這封信來自其他的 academic writing advisor, 對我來說有點不尋常。 信中的意思大概是,學生的寫作已經糟糕到連他本身是 writing advisor 他也不知道要如何協助, 因為他真的看不懂文章到底是在講甚麼?而且有些觀念的釐清,也不是他知道該怎麼幫忙的….. 總而言之,整篇無法只改文法或調整架構....他實在很傷腦筋。(嗯,如果連常在處理寫作疑難雜症的老師都不知道該怎麼辦,應該事情是很大條!)這位 advisor 在信中寫說: This type of writing is…
今天要談論一個很有趣的題目,就是申請文件中,學校常要求學生另外繳交的 Personal statement或是Optional Essay,有的顧名思義就直接請你寫一篇Diversity essay 。 到底什麼是 Diversity? Diversity essay是申請國外大學入學時要交的一種作文類型。需要申請者對於自身的背景、身份、文化、或信仰作著墨。基本上就是講述申請者哪裡獨特、能給同儕帶來什麼樣的新體驗。大學鼓勵申請者撰寫這種作文,是為了確保學生群體保持多元化。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的版本,就是敘述自己從小到大發生的事情,然後長大有機會去國外當當交換學生,或是藉由同學會協助從海外到台灣讀書、工作的外國人融入社會。 經由這樣的過程認識到外國人也學到了不同的語言,了解到異國的文化等等。 聽起來好似很了不起的經驗,有連結到 diversity文化多元這點。 事實的真相是 ~ 拜託,這種內容千萬不要當成 diversity寫。
有很多事情與技能,甚至是 sense,是你的老師或學校應該教你的,或你早應該已經擁有,但你卻還沒有的。 多年前我在學校教授臨床課程時,有位成績頂尖的學生,很高興的跑來與我分享他的 case。當時病人還坐在診間未離開,我的學生就開始洋洋灑灑的轉述給我聽他病人的一些症狀,我眉頭一皺,發覺案情並不單純…(李組長上身..).嗯…的確是蠻棘手的,恐怕是罕見疾病。
9月8日,一場大家等待已久的審判終於在美國加州的聯邦地區法院開庭。 有女版「賈伯斯」之稱的Elizabeth Holmes (伊莉莎白福爾摩斯),當年是全世界號稱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她大學就讀名校史丹佛大學,不過大二就決定輟學,19歲就創立的公司。她在矽谷所創辦的公司「Theranos」的當年最高峰的時候,市值曾一度高達90億美元。
你知道嗎,一般打動心弦的文章一般都有以下兩個致勝的因素。 1) 讀者最大公約數 這是甚麼? 簡單的說,就是選一個題材是大多數人都懂,但是主題又不能太平凡或是太狹義,要讓讀者一看就瞭。 2) 傳達正面的態度。 用積極的態度面對逆境,凡事轉個念頭、換個角度撰寫文章,散發正能量。 你有沒有聽過一首歌叫做 “I wish you love” 的情歌? 它是這樣唱的 Goodbye, no use leading with…
大家應該知道英文寫作中的破題與中文的起承轉合寫法很不一樣。 外國人看一件事重點的方式,與我們也不太一樣。 有時候你覺得很了不起的豐功偉業,其實他們眼中看起來沒什麼,覺得不太有說服力,而你覺得不起眼的點,他們卻覺得很厲害。 這要從整個文化背景講起…. 我想,大家都聽過 [American Dream 美國夢]這個詞。 這是來自於 19 世紀的一種美國理想。
Less is More, 這是一種很獨特的寫作風格。 這種寫作方法並不是指句子的結構什麼都沒有,而是「化繁為簡」。只要用字精準,語意清楚,短短的幾句話,也能很有畫面。 下面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在上個世紀,大文豪海明威 (Ernest Hemingway) 和幾個作家在午餐時打了一個賭,賭這位大文豪能不能用六個字就寫出一個小故事。
寫英文作文最難駕馭的是什麼? 多數的學生會說是寫學術文章的結構。 其實讓學生苦不堪言的並非英文學術文章。Academic writing 的結構說簡單不簡單,但說難其實也沒有那麼難。覺得很困難的,可能只是還沒找到學術論文撰寫的技巧與方法,建議去看看我之前分享的這一篇,只要掌握這些步驟,你學術研究論文的Discussion Section 基本上架構就完成了。 我個人覺得,教學生寫英文作文,最難的不是英文文法,也不是弄懂各種文章寫法的結構。最難的其實是讓學生掌控好 Tone of Writing。 甚麼是 Tone of Writing?
我的學經歷普通,三圍是 GPA 3.2 ; TOEFL 接近90 ; GRE 300 我知道我與其他申請者相比,學經歷並沒有特別突出,我要怎樣才能殺出重圍,寫出接地氣的文章? 很多學生都有一樣的疑惑,每一年有這麼多的申請者,你有發過 paper 別人也有,甚至發的比你還更多篇,你有去做過社區服務,別人也有,而且人家還遠赴未開發國家去當志工……admissions committee 從哪裡區分你到底有沒有比其他人好? 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寫申請文件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