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多出來的一個小時

之前的同事傳來一份研究報告,說現在的學生因為太常用電腦打字了,所以考試的時候,叫他們用紙筆寫論文,反而寫不太出來,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缺乏了組織能力,不只影響到寫文章,有時候與他們交談,說話的內容也跳耀式的進行。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現在的學生在課堂上的反應,確實是更敏捷,也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只不過,現在大多人都用電腦打文章,不是用紙筆慢慢的爬格子,因此對於一開始的架構安排,相對的沒有那麼重視,因為之後的段落可以抓來抓去的重新安排。或許因為這樣,就慢慢形成了跳耀式的思考方式。
從沒有想過電腦,也會間接改變人的思考模式,而息息相關的 3C與 social media,也改變了大家吃飯的時間長短。

最近讀到一間紐約餐廳所寫的文章,

” Busy NYC Restaurant Solves Major Mystery by Reviewing Old Surveillance “

 

有個處於紐約的餐廳由於近期常收到顧客的負面評價,例如 : 上餐時間太慢,菜來的時候都涼了,服務態度不佳及付帳的時間太長……. 等等 ; 所以餐廳老闆打算要檢視自己餐廳的表現。有趣的是,他使用的方式是找出十年前 (2004年) 的餐廳錄影帶,然後跟2014年的重新做比較,檢討餐廳的服務是否在過去幾年有改變。

 

結果他們發現,2004年的時候,客人從走進餐廳到用完餐付錢的時間大約是一個小時。而到了2014年,吃一頓飯的時間要花到兩個小時,但是從2004 以及2014 的錄影帶中可以比較出,廚師上菜與員工服務的速度一點都沒有變 (2004 與 2014 服務生從點菜到上菜的時間都一樣,六分鐘) 。那到底那多出來的一個小時,是怎麼回事呢?2014年的時候,客人到了餐廳坐下後,不是先看菜單,而是先開始看手機,並且花時間用手機照相。有的還會花數分鐘的時間詢問餐廳員工, 怎麼才能接上wifi。

 

打開菜單後,在請服務生來點菜之前,客人會先上網。(或許是搜尋一下這幾道菜的介紹,看一下其他人寫的 review,也會傳閱給朋友看再決定要點什麼。)上菜之後,大家會先互相照相 (應該就是開動前先照桌上的菜,然後再檢查照片,照不好的重新再照一次,之後你先幫我照,我再幫你照,接著去找服務生幫大家一起照,然後再一起檢查照片,照不好的請服務生再來照一次)。等到照完一輪的時候,桌上的菜當然就涼了,有些客人會再請服務生把菜拿回去廚房加熱 (又要花個幾分鐘)。

 

菜第二次上桌的時候,大家依舊邊吃邊滑手機,要不然就是邊吃邊照相 (我想應該就是無限循環,你幫我照,我幫他照,大家一起來照之類的! 然後再放在 facebook, 你 tag 我,我 tag 你,大家一起 tag, 並寫一些留言, 讚來讚去的 )

 

好不容易吃完後,客人會再繼續低頭滑手機,等到用完手機後,再請服務生拿帳單。帳單來後,當然也是邊付錢邊滑手機,等到付完帳要從餐桌的位置走出去門口時,有些客人還會撞到別的餐桌或是其他客人 (因為邊走路還在邊滑手機 ! )。

原來多出來的一個小時是這麼回事啊!

雖然說這篇文章的真實性無法考證,但是裡面所描述的內容在餐廳時常可見! 可憐的餐飲業服務人員,真是難為你們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很深的感觸呢?

 

 

 

//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