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台灣人你為什麼不團結?

在最近一次的聚會中,有位曾在google上班的朋友,聊到他發現在各國的科技產業,尤其是IT,公司有越來多印度裔的員工,幾乎就要取代了台灣人。

其中各行各業的朋友也加入這個話題,大家最後的感覺都是,印度人實在是比華人更積極並且更團結。

我們一開始覺得,印度人會說英文,在英語系國家本來就比較吃香。但是,很多華人的英文其實也非常流利,(尤其是我們的英文發音比印度腔更容易聽懂) 不見得會被比下去。另一個朋友即提出他的觀察,他覺得印度人很有野心與競爭力,尤其是非常樂意提拔自己的朋友,這在工作的場合就可以看出來。

有朋友分享他以前找工作時,遇到的recruiter 剛好是台灣人,原本會以為對方會比較願意幫忙,沒想到卻不是如此。比較起來,有些公司請的recruiter 是印度人,這些recruiter總是會多想辦法推薦自己的印度朋友進去。通常一個進去後會拉另一個,等到升到上司後,權力更大,就更能提拔手下的印度員工,他們十分積極的為自己及朋友爭取最大的福利,好機會大多會先照應自己人,到最後整個部門幾乎都是他們的人。這種互相拉拔的工作現象,不單只有印度人會這樣,在異國工作的環境中,人不親土親,也難怪大家都會想要先照應自己人。

 

說到這個,我就想到以前大學時,班上有一些韓國同學,他們團結的程度,也是令人嘆為觀止,不只自發性的組成讀書會,由學長學姊幫忙輔導功課,連考試的時候,韓國的同學還集體作弊,相互掩飾! 當時我們幾個少數的台灣的學生看得目瞪口呆,雖然這是不好的示範,不過,那應該算是我第一次見識到韓國人強烈的民族意識! 之後也聽說過,台灣的旅行團與韓國的旅行團在美國車子發生擦撞。在爭執的過程中,雖然是對方的錯,但是,韓國的遊客是整團下車站在他們導遊的背後,力挺他們的導遊。而台灣的導遊,就算據理力爭也沒有用,因為就只有兩人,導遊加司機對抗對方四十多人,其他人不知道跑去哪裡,光氣勢就輸人家一大截,最後只好摸摸鼻子,算自己倒楣。

 

結束與朋友的聚會後,突然就有一些感觸…… 我相信很多人常感受到,與別的國家團結的力度相比,我們或許還真是一盤散沙。相較之下,華人或許比較沒有那麼慷慨,總是怕別人會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我想到有位成功的長輩,一直很願意多幫助他人,也很主動的提拔他身邊的朋友。我也輾轉從這位長輩的朋友得知,當初這位長輩剛出社會找工作時,非常積極的將適合他學經歷的公司列表整理,當他知道身邊朋友同時也在求職的時候,便很慷慨的把這樣的資訊分享出去,介紹各種機會。

事隔多年,有次與他長談的過程中,他說他起初心裡也會擔心這些人會是他的競爭對手。

但是後來他領悟到想要成功,不只是要有能力,有時還需要機會的。而機會,一大部分是來自人脈。在你剛起步的時候,想要不認識的貴人提拔你,這種機運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反而現在身邊的朋友,往往就是你之後最好的資源與人脈。

所以,他發現他不應該把他的朋友當成競爭的敵人,這些朋友之後在不同公司各發揮其長,之後大家若想跳槽換公司,還能互相幫忙引介到新的公司去,少了這層的關係,在社會上要單打獨鬥,還真是步步艱難。尤其,現在各行各業的競爭早已是全球化,他要競爭的對象來自全世界,他更不想見到傑出的華人被其他種族邊緣化,而失去機會。

 

他接著說,換個方式想  “我幫朋友也是幫我自己,我希望朋友的發展跟我一樣好,甚至比我更好,這樣我才能累積人脈。若是有天我遇到了棘手的敵人,才能有並肩作戰的強大戰友。”

 

By Evon @ EssayCrafter

 

Essaycrafter的創辦人Evon在歐美教育體系中長大並任職,擁有超過十年在大學以英文授課與在外國企業工作的經驗。創業團隊也同時具有生醫博士、紐約華爾街投資銀行主管、美國矽谷資深軟體工程師的背景。了解外國大學與外商公司篩選申請者時的重點與細節,以及運作的方式,輔導求學與求職之相關程序,目標是讓你在做出重大決定之前,能充分地了解每個決定的不同面向,以及藉由他人成功的實戰經驗,把握機會加強你的競爭優勢。一路走來的創辦理念是讓每個有才華的年輕人,能同樣得到在世界頂尖學府與企業學習與工作的機會。

 

延伸閱讀 :

讀完書就不年輕了,這樣在職場上還有競爭力嗎?
畢業後如何留在美國找工作?
讀碩士與博士的選擇?我該不該讀博士?
勇敢跨出 Networking 的第一步
Networking 讓你贏在起跑點上: 為什麼別人找工作、升遷比你快?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