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conference時該不該問問題?(內心糾結版)

上台發表研究最緊張的,就是最後開放讓聽眾提問的那 5-15 分鐘的question time。其實不只是演講者很緊張,在大庭廣眾之下,要舉手發問的聽眾(提問者),也是需要些勇氣的。

在小型的會議裡,通常提問者只需要在位置上提問發言即可,若是在大型一點的場地,提問者則要起身到發問區,走到一個有麥克風的特定平台去排隊提問。

 

通常提問者可以分為下列幾種 :

1. 真的有疑問的

有時候演講者的內容不是說得很清楚,或是只有短暫提過,但是提問者漏聽了,所以想要發問再次釐清事情。

2. 來表達本身理念的

與演講者的立場對立,所以藉這個公開的機會來反駁並闡述自己的見解。(我見過兩位理念不同的學者,只要有任何機會,其中一位發表時,另一位一定會藉機發問並反駁對方的理念,不過這兩位私底下其實也是朋友,公私分明)

3. 搞不清楚狀況的

對演講者題目與hypothesis不甚了解 ,甚至是誤解了演講者的意思,導致提出牛頭不對馬嘴的問題。

4.情勢所逼,不得不提問的

這通常是會議的主持人需要做的事情,有時候演講者結束presentation 後,整個會場沒有任何人提問,而面對這樣冷場的窘狀,負責的主持人只好自己準備幾個問題來發問。

 

不管是以上哪種情形,我覺得對任何的發言人都應該給予尊重。學術界可貴的就是有這樣公開的平台,大家能熱烈地參與討論,你來我往,並互相檢討這些研究上的建議、批判,才能造就更多研究上的火花。當然,研究是自己做的,所以箇中細節與脈絡自己也最清楚,必要的時候,還是要據理力爭,捍衛自己所做出的研究結果。而這些在公開場合的對答應退都是學術養成上不可或缺的一個階段。

新的研究生對於要在會議上發言,一開始總是比較卻怯,舉手前心裡免不了先糾結一番,在這裡分享這個搞笑的 flowchart 給大家,下次你有問題不敢發問的時候,就想想其實大家都是一樣 on the same boat,所以,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有求知的慾望就勇敢的提問吧!

 

p.s. 這個PhD Comics的作者,本身是Stanford 的畢業生 (PhD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他的創作相信很多經過博士訓練的研究生看到都會會心一笑,也算是奮鬥時的精神糧食吧!

 

By Evon @ EssayCrafter 求職與留學英文專業諮詢工作室

 

Essaycrafter英文諮詢工作室的創辦人Evon 大學主修理工,後續取得了生醫相關博士學位,也同時取得公衛的碩士 (MPH)。在期間發表了多篇的學術論文,共同著作一本英文百科全書其一章節,受邀擔任國際會議的演講者及數份科學期刊的 Reviewer,修過經濟學以及財經管理、統計課程。至今累積了超過十年在大學以英文授課與在外國企業工作的經驗。多年來已成功地輔導許多研究生及外商求職者量身打造具有說服力的申請文件並克服英文面試關卡,錄取心目中理想的企業或學校。
<<留學求職申請成功經驗分享>>

 

 

你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增進寫作能力 : 英語課本沒告訴你的事
申請學校推薦信該找誰?多數人都忽略的錄取關鍵
增進寫作能力:學術寫作跟你想的不一樣
會大幅扣分的英文句子,你看出了幾個?
英文履歷寫作二 : 讓 Resume/CV 更專業的寫法 (附格式範本)
國外大學入學申請文件,8所常春藤名校全錄取- 實例範本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