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Close

美國COVID 疫情下的生活近況

這次的疫情,美國算是重災區。

在台灣生活的大家,可能很難想像外面的世界、生活,已經變了調。

疫情一開始爆發的時候,美國這裡路上戴口罩的人真的很少,因為多數外國人普遍認為戴口罩就是生病的意思,尤其當生病已經很嚴重了才會需要到要戴口罩的地步。

你生病就該好好在家,你還趴趴走到處傳染給別人 ? 你不止不把自己的健康當一回事,也不在乎身邊人的健康。

疫情攀升後,雖然這裡的政府已開始宣導要戴口罩以杜絕傳染,但是戴口罩的人數還是有限,除了外國人本身的意願不高外,更多的是因為當地的口罩已被有心人大量採購走,郵寄或轉賣到其他的亞洲國家,藉此大賺一筆,美國當地人想買卻也買不到口罩。

這一連串的發展讓外國人認為亞洲人不只將病毒帶來美國,更可惡的是還侵略他們的醫療資源,讓當地人買不到口罩。因為文化的隔閡,加上一開始的資訊不透明,以及對病毒知道的太少,就開始聽到有亞洲人在地鐵、路上被攻擊的事件。

 

美國從 2020 年 3月開始,執行大量的 COVID 檢測,不只確診人數飆高,死亡人數也開始上升,醫療體系也隨之崩潰,醫院已經無法再負荷病人,而醫護人員也一一倒下。四月份時,海軍專用的水上軍艦醫院也被派到紐約港口支援。

The Navy hospital ship Comfort has been docked at Pier 90 in Manhattan since its arrival on Monday.

Source :https://www.nytimes.com/2020/04/02/nyregion/ny-coronavirus-usns-comfort.html

 

五、六月份政府開始宣布辦公部門、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設施關閉。去醫院要量體溫,有些還會送口罩發手套,多數禁止不必要的家人一同前往。加州、紐約等各州疫情大爆發的地區,陸續宣布 stay-at-home 或 shelter-in-place 的命令,除了採買生活用品或看醫生以外不得出門。進入超市有人數的限制,熱門一點的商店,可看到人群排隊在戶外等待入場。商家對於老人以及孕婦大多有開放特別的時段,讓他們能夠在單一時段優先進入採買。更多人則選擇上網採買,生鮮蔬果一律都能運送,送貨人員將物品放在門口即離開,也不會與買家有直接的接觸。大家收到貨品後,還會噴上酒精,又洗又擦,門口也會劃分出一個隔離區,所有物品要在隔離區放個幾天通風,才會拿進屋裡。

 

美國很多地區發生類似於台灣的囤貨潮,所以一度連食物都缺貨。一是大家開始囤積食物怕買不到,二是商家無法有足夠的送貨人手滿足訂單,大家也不知道下次要等多久才能搶到送貨的時段,所以就一次採買多一點。對於不會用網路的老人,社區也有一些自助的團體,能為他們採買,送到家中。

 

除了一部分的醫療與送貨人員,公司也發了正式公告,讓所有人則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 並視情況延長。學校也安排了線上教學

Work from home 少了很多通勤的時間,也避免掉搭交通共聚群聚感染的危險,但是大家幾乎整天都得坐在電腦前辦公,連小孩也改成線上教學。這對於家裡有小孩的上班族有很多難以適應的地方,因為變成大家都要搶著用電腦,更別說開會時小孩也會不受控的在背景出現。有些學校會提供電腦給學生,而公司為了讓大家能調適這樣的新工作型態,有些單位,e.g. Google 就算已經 work from home 了,也只要求員工一周只需上班三天。

既然不再需要進公司,許多人也開始從商業黃金地帶搬遷移到郊區,以節省房租。

當時,路上的行人屈指可数,好像整個時間都暫停了一般。

雖然有時仍會聽說有不怕死的人堅持要開 party,家族聚會,不戴口罩因為相信生死有命等等…..但我身邊的多數美國人都有遵守政府的公告。

病毒現在已經一年多了,目前美國人戴口罩比率大增,幾乎公共的室內空間若沒有戴口罩一率不許進入,街上、室外有約 70% 的人有戴口罩。大家開始知道口罩對控制疫情的重要性,跟前期的只有 5-10%的人戴口罩相較已大幅成長。越來越多外國人願意在公共場合戴口罩,且認為戴口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口罩有效控制疫情的情況下,商業活動也開始鬆綁。

餐廳可以營業但規定只能外帶,外送,不能入內進食。經政府的協調後,一部分的街道、人行道讓出給餐廳當成開放式營業,餐廳能將桌子擺在室外做生意。商家也很有創意的,安排一個個的 hub/booth 將顧客分隔開來。

outdoor dining nyc the greens

Credit Giada Paoloni on behalf of the Howard Hughes Corporation

 

目前除了進室內規定要戴口罩之外,整體的生活型態,算是回歸了 70%。大家還是心照不宣地盡量少聚會,少出入人多的地方,盡可能地將醫療資源留給需要的人。如果真的需要看病又不想出門的話,也有線上的醫生可以看診,他們會開藥後將藥單寄給離你家最近的藥局,讓你直接去拿藥即可。這裡目前許多城市也提供免費的病毒檢測,有些檢測中心甚至是 drive through,人不用下車待在車上就能做檢查。

 

身邊有沒有人得了COVID 病毒 ?

其實醫院的醫療人員也很多早已感染過又復原。政府也大力徵招這些已痊癒而身體有抗體的的醫療人員上第一線,讓醫療體系能繼續運轉下去。

我有次遇到一線醫護人員,我問他打了疫苗沒有?他說還沒,因為他在2020 年的12月已得過病毒又復原,身體裡應該還有抗體,所以疫苗就先讓給其他更需要的人。

很不幸的,我確實知道幾位住美國的人因為年紀稍長,病情急速惡化過世了。

這裡面對 COVID 病人的態度也並不像台灣這樣小心謹慎,大多都認為此病毒已經流感化,如果你被測出來為陽性,這裡就只讓你自行在家隔離 14天,也不會強制隔離給你治療,除非病情嚴重才需要就醫。

 

 

讓最多台灣學生擔心的就是,

 

這裡的外國人還會不會因為你是華人戴口罩而攻擊你?

如果你居住的地方為大城市,通常大家就比較明理,不會有這種離譜的行為。若你住的地方較鄉下,可能當地的人因為資訊不透明,仍有仇視的心態。建議大家出門多少還是要小心,不要落單。

現在要出國讀書安全嗎?

如果你從台灣正要出來讀書,坐飛機從台灣飛到美國的這一段應該還十分安全。美國也已全面要求乘客要有COVID 檢驗陰性的證明才能上飛機、入境美國。台灣是檢驗十分嚴格的國家,所以理論上與你同班機從台灣出發的乘客應該都是安全的。帶足夠的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距離。

目前這裡的COVID 病毒疫苗已開打。第一波的名單,以65歲年長者、需要出外與人接觸的工作者 (醫療人員、送貨員、超商員工…)以及有免疫失調的病患為優先。到2021 三月中,約有 25%的居民打完第一劑,12 % 兩劑都完成了。疫情開始有下降的趨勢,不過當然還是跟台灣的防疫做到滴水不漏無法相比。施打的進度預期還算可以,我已經有些從事醫療的朋友完成了第二劑的疫苗回到工作崗位。

目前政府預估疫苗若施打速度快的話,2021年的六月就將近會有群體免疫,正常速度的話就會是九月左右,慢的話就要等到明年的一月。目前疫苗的庫存還算足夠,暫時沒有缺貨的情況,所以相信不久的將來,疫情應該可以穩定下來。

這些資訊與大家分享,相信 2021 年會更平安 順心

 

 

Essaycrafter的創辦人 Dr. Evon在歐美教育體系中長大並任職,擁有超過十年在大學以英文授課與在外國企業工作的經驗。創業團隊也同時具有生醫博士、紐約華爾街投資銀行主管、美國矽谷資深軟體工程師的背景。了解外國大學與外商公司篩選申請者時的重點與細節,以及運作的方式,輔導求學與求職之相關程序,目標是讓你在做出重大決定之前,能充分地了解每個決定的不同面向,以及藉由他人成功的實戰經驗,把握機會加強你的競爭優勢。一路走來的創辦理念是讓每個有才華的年輕人,能同樣得到在世界頂尖學府與企業學習與工作的機會。
<<留學求職申請成功經驗分享>>

 

延伸閱讀 :

COVID 疫情打亂了你的留學計劃?現在該不該出國讀書?
讀完書就不年輕了,這樣在職場上還有競爭力嗎?
外國種族歧視嚴重嗎 ?
畢業後如何留在美國找工作?
有時差的愛情
讀碩士與博士的選擇?我該不該讀博士?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