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會拿他們的求職信或是留學申請文件來給我看。
文法?
幾乎沒什麼好挑剔的,真的。
現在的學生英文都練得很紮實,我一看就懂他們在說什麼。
但⋯⋯就差那麼一點;還沒打動人。
寫作的目的,從來就不是只讓對方讀懂,而是讓他被你打動、被你說服,甚至採取行動,進而發admission,或是邀請你進到下一輪的面試。
這就是寫作的另一個層次: 真正的力量 > 影響力。
我之前在中研院演講學術寫作的時候,跟研究員們分享了一個很簡單但很震撼的小實驗。
我給他們兩個事實:
Peter is a good man
Peter kicked a dog
然後請大家想想:
如果要把這兩句話合併成一句完整句子,會衍生出四種寫法,你會怎麼寫?你的直覺感受是什麼?
1) Peter is a good man, but he kicked a dog.
現場反應 : Peter 是好人,但仍讓人無法忽視他踢了狗
讀起來有點想幫他找理由,蠻多人聽了覺得有點怪怪的。
語感分析:
先給讀者一個正面印象,再補上一個「小瑕疵」。
kicked a dog → 讀者記得的是負面行為,但因為被「but」緩衝,衝擊感不算強烈。
2) Although Peter is a good man, he kicked a dog.
現場反應: 不管他平常多好, 踢狗就是不對啦 算甚麼好人?
語感分析:
這句語氣偏冷靜陳述,但強調在行為不可忽視。讀者知道「他是好人」,但你就是想讓他記住「他踢了狗」,有種道德上的提醒或批判。
主句 + 句末焦點:he kicked a dog → 重點集中,語氣清楚地把錯事放在 spotlight。
3) Although Peter kicked a dog, he is a good man.
這句爭議最大!現場甚至有人脫口而出:「說不定是狗先咬他的啦,他只是防衛而已…」
現場笑到不行..
一句話的語序,立場瞬間模糊、爭議瞬間升高。
語感分析:
這句最有爭議。讀者先被衝擊(他踢了狗),但後面有洗白了一些。
也有些人覺得: 踢狗也能是好人?怪怪的
4) Peter kicked a dog, but he is a good man.
現場反應很兩極。「嗯…好人不應該踢狗吧?」
有些人覺得比較能接受 Peter 的為人,也甚至願意給他機會。
語感分析:
句子先講事實(錯事),然後轉折去補強他的好。這句的力道兩極,對部分讀者來說像在替行為解套;對另一部分人來說,可能會覺得你想展現一種「人有複雜面向」。
he is a good man → 想讓讀者最後記住他的「整體人品」,但前面那句「踢狗」影響力太強,很難不帶入情緒
重點來了:
四句話內容一模一樣,為什麼讀起來差這麼多?
因為語序、主句、句尾,會直接影響讀者怎麼「感受」你說的話。
這就是寫作中最基本但最重要的英文寫作技巧:
把關鍵訊息放進主句
把關鍵訊息放在主句、壓在句尾
不要跟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放在一起
常見的從屬連接詞
because
although
if
when
while
since
after
before
利用以上的一個技巧,讀者的情緒和理解方向就會跟著你走。整篇文章總和其他方法,每個段落的故事性慢慢鋪陳,你想讓人感受到什麼,就會浮現出來。(延伸閱讀 : 輕描淡寫的鋪陳,也能很有溫度 – Tone of Writing)
目前很多的Writing AI還無法完全做到這種語氣與語感的轉折精準拿捏。(但我相信以後或許可以。)
但作為寫有血有淚人類作者的你,完全可以!!
你覺得哪一句讓你最不舒服?哪一句最中立?
By Dr Evon @ EssayCrafter
Essaycrafter 的創辦人 Evon 博士大學主修理工,後續取得了生醫相關博士學位,也同時取得公衛的碩士 (MPH)。在期間發表了多篇的學術論文,共同著作一本英文百科全書其一章節,受邀擔任國際會議的演講者及數份科學期刊的 Reviewer,修過經濟以及財經管理、生物統計課程。之後成為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後研究學者,至今累積了超過十年在大學以英文授課的經驗。多年來已成功地輔導許多研究生及外商求職者量身打造具有說服力的申請文件並克服英文面試關卡,並輔導有關申請美國頂尖名校之程序。<<留學求職申請成功經驗分享>>
您或許對這些文章有興趣︰
該不該出國唸書 – 獻給正猶豫要不要出國留學的你
避免踩雷:亞洲學生寫作的致命失誤
想說服外國人你很強 ? 先想好能打動人的 theme 再來談
增進寫作能力:找到最大公約數
找工作轉換職涯跑道除了勇氣,你還需要三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