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Dr Evon, 申請國外留學的推薦信是不是很重要? 我的學校只要求我交兩封,我與我研究所的其中一位教授一起做過專題,但只有一個暑假。另一位教授雖只有修過他的課,但是他認識我三年了,我其中一門分數也很高。我公司老闆很挺我,他跟我也比較熟,那我到底該找誰寫我的推薦信? “ 推薦信該找哪位推薦人寫? 越有名的對自己越有利嗎? 我不認識你的教授與老闆,也不確定外國人到底對他們熟不熟,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先與你先談談另一個重要的錄取關鍵。
【留學求職 Q&A】 由於最近狄鶯的小孩在美國涉嫌威脅學校的新聞炒得沸沸揚揚的,很多父母對於送小孩出國讀書,感到憂慮與不安。在調查報告還沒有出來之前,我不想針對這次新聞去做任何的推判或多做著墨,不過,我想要討論的是更深的議題
如果你仍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感到迷惘,讀博士不是你用來逃避的答案。 ” 你為什麼會想要回來讀博士? “ 這是我自己當年申請 PhD 時被學校問到的第一個問題。
這幾個星期以來,連續有許多學生進到外商第二、三輪的求職面試,或是通過學校的入學面試。每次上面試模擬課程時,他們都告訴我, 因為遇到的競爭對手有些在國外長大,甚至是外國人英文是母語,所以去面試時十分緊張,甚至自卑、對自己沒什麼自信。 我想要舉一個例子,我在國外大學教過許多優秀的學生,他們拿到學位之後,
有位美國同事說他年輕時趁著 gap year 第一次到英國。 不知道什麼是 gap year 的,我在這邊稍微解釋一下,在國外的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當新鮮人之前,有些人會安排一段「空檔年」(Gap Year),趁著年輕的時候,停下腳步、探索世界。 我同事下了飛機後,天剛微亮,他就找了一家英國傳統的早餐店,打開菜單很快瞄了幾眼,就看到 English Breakfast 這個字,因為經過了長途飛行,他又餓又疲倦,所以就很快地跟服務生點了這個 English Breakfast。 他想說要來好好地見識一下,英國的跟美國的早餐 (English Breakfast vs American Breakfast)有什麼不一樣。
除了到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紐西蘭留學求職外,在歐洲也有越來越多留學生的趨勢。大部份的學生畢業後,會考慮在當地就業或是長期定居,所以薪資與生活費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Business Insider 這篇文章將全世界的生活費以簡單的圖示來做比較,大家考慮到哪個國家留學或是就業時,除了考慮薪資之外,也可以參考一下當地的生活費指數。
May all the season’s happiness, its joy and laughter stay in your heart at this festive time and each day of next year.
上台發表研究最緊張的,就是最後開放讓聽眾提問的那 5-15 分鐘的question time。其實不只是演講者很緊張,在大庭廣眾之下,要舉手發問的聽眾(提問者),也是需要些勇氣的。